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安西县 > 安西县政治 > 论边塞诗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作用李善阶

论边塞诗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作用李善阶

发布时间:2023/4/10 11:39:09

边塞诗是我国诗歌文苑中的一朵奇葩。从其形成历程来看,它同我国描写战争题材的诗歌密切相连。提到战争诗歌,在我国源远流长。不少文章追溯到《诗经》《楚辞》中一些篇章的战争描写。如《岂曰无衣》《采薇》和《国殇》等。它们所描写的,都是我国古代战争在诗歌中的反映。当时,由于在中华大地上,统一的国家尚未形成,因此,战争多是小型规模,地域也多是在中原逐鹿。所以说尚未形成边塞战争的概念,当然也就无所谓边塞诗。秦统一中国之后,中原战争相对减少,统治者有力量来加强边防。加之,边境诸族日渐强盛,战争摩擦日益增多。为防备侵扰,秦、汉两代相继修筑了长城,形成了万里蜿蜒的防御工事。这样,边境线上的守关夺隘,成了当时战争的主要内容之一。从汉代起,边塞战争声势日大,出现了一批守关夺隘,奋力拼杀的历史名将。到唐代,特别是盛唐时期,统治者卫疆和扩疆并行,边境战情更为紧张。京官和边官经常交替赴任,许多武将具有文采,不少文官熟悉战地。有些未去边关的文人,也在时代感召下,热衷于写战争题材的诗。这就促使唐代诗坛形成了一个新的支派,即以歌咏战争为主题的边塞诗。这标志着诗歌、诗人同现实和社会的进一步接近。现实斗争生活可以促进诗歌创作,成了诗歌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现象。

历代诗人之所以对边塞诗给予了特殊感情和厚爱,这不是偶然的。这是人们善良本性的反映。祈望和平,反对侵略,谋求安定,害怕离乱,是人们的普遍追求,但当和平、安定一旦受到威胁和破坏,人们也会被迫起来,以战争消灭战争,以战争谋求和平。因此,人们也会喜爱这些战争题材的诗。当然,我们今天谈论边塞诗时,应当指明一个事实:古代诗中所表现的战争,以今天的眼光来看,多属我国历史上不同民族间一些摩擦与冲突,是我国在国家统一和民族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。今天我们谈论边塞诗,对历史上那些陈旧的资料和阐释,不必要再去过多地探求,而应当用新的观点,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,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。深入挖掘边塞诗的丰厚内涵和现实意义。至于民族间曾经发生过的纠纷和恩怨,只能说“历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”了,边塞诗在时过境迁后的今天,为什么还有这样多的人深深热爱它,它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在哪里,我想这正是我们应当探讨的。

历代人们热爱边塞诗,是因为诗中充满了昂扬、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。爱国主义是历代歌颂的永恒主题和主旋律。在这个主题下,人们容易找到共同语言,能够弃小利、全大节。在读边塞诗时,人们会超然于一些具体的历史现象之上,不再注意什么“胡虏”“匈奴”,不再强调什么“楼兰”“吐谷浑”,而是着重去领会贯穿于边塞诗中的那种激越昂扬的爱国主义。这种昂扬的爱国主义,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依托,是抵御外侮、战胜侵略的支柱。爱国主义这条主线,在边塞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。而在不同朝代的边塞诗中,对爱国主义具体精神的体现又有所不同。在唐代诗人笔下,这种精神,过多地表现出一种豪侠之气,一种昂扬振奋的精神。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(王昌龄《从军行》)这些诗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和奋发旺盛的斗志。这对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是有益的。在唐代边塞诗中,除了表现这种战无不胜的豪气,还表现出一种立身报国的志气,一种卫国戍边的献身精神。王维的几首《少年行》,就洋溢着这种精神。“出身仕汉羽林郎,初随骠骑战渔阳。孰知不问边庭苦,纵死犹闻侠骨香。”这写的是报国的志气和决心。“一身能擘两雕弧,虏骑千重只似无。偏坐金鞍调白羽,纷纷射杀五单于”。这表现了少年壮志和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。“上马带吴钩,翩翩度陇头。小来思报国,不是爱封侯。”(岑参《送人赴安西》)“万里奉王事,一身无所求。也知塞垣苦,岂为妻子谋。”(岑参《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》)写了从少年到青壮年,都能立志报国,忠职勤王。为了戍边,不辞艰辛的强烈的爱国思想。到了宋代,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,军弱民贫,这种现实反映在边塞诗中,豪侠之气少了,过多地表现出一种悲壮。但其忠君爱国思想仍然溢于言表。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。朝天阙。”(岳飞《满江红》)“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誓不休。”(文天祥《扬子江》)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。”(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)等,都表明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的崇高精神境界。读这些诗,同样会激起人们的昂扬奋进精神和爱国激情。唤起人们的自豪、自尊,鼓舞人们去为收复祖国河山而拼搏献身。这些诗有的已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座右铭。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最可贵的在于它的正义感、它的凝聚力和斗争性。而这些可贵的素质要永远接传和常盛不衰,就要靠传统文化中这种爱国精神对人们的哺育。有了这种精神,当国家处在强盛时期,能够迅速发展壮大;当国家陷于危难关头,也能通过国家和民族的激烈拼杀与抗争而化险为夷、转危为安。边塞诗的主流正是体现了这种昂扬悲壮的爱国主义精神,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,是教育人们惩恶向善的通俗教材,是哺育人们不断滋生并深化爱国主义精神的乳汁。这正是边塞诗在历代人中能以久诵不衰的真谛,也正是我们今天读边塞诗,所必须予以特别重视和弘扬的时代精神。

历代人们热爱边塞诗,是因为它表现了历史的重大主题和当时人们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nxizx.com/axxzz/14184.html
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