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都市报

您现在的位置: 安西县 > 安西县古人 > 安史之乱中的潼关之战,唐军为何大败,导致

安史之乱中的潼关之战,唐军为何大败,导致

发布时间:2023/4/3 16:20:31
北京白癜风治疗好 https://wapjbk.39.net/yiyuanfengcai/zn_bjzkbdfyy/

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(公元年12月16日),深受唐玄宗宠信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,兵力空虚之际,率领共有15万士兵的组成的军队,号称20万,以“忧国之危”、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(今河北省涿州市)起兵反唐。当时唐朝内地已多年没有战事,很多郡县无兵可用,毫无抵抗能力。河北州县地方官吏听说叛军将至,或弃城逃跑,或开门出迎。叛军从范阳长驱南下,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,很快就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。

起初唐玄宗接到安禄山造反的奏报,还如同以往一样认为是嫉恨安禄山的人在编造假话,并不相信。直到十一月十五日,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是率兵造反了。他感到非常不解,自己如此地宠信于安禄山,他为啥还要背叛朝廷呢?

出身胡族的安禄山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和厚爱。长期以来玄宗不仅让安禄山一人身兼平卢、范阳、河东三镇的节度使,统帅15万的精锐部队(要知道当时唐朝的总兵力才80万,而且大部分分散驻守在边境上的各个地方),而且不久前刚把太子的女儿嫁给了安禄山的大儿子。玄宗对安禄山可谓是恩重如山,可安禄山还是背叛了他。

此时的玄宗心中除了不解,更多的是惊恐害怕。他深知这15万叛军的战斗力有多惊人。其他军队大多驻扎在边境,调他们回来勤王,一时半会儿也赶不回来,眼下自己是无兵可用。可叛军马上就打过来了,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当时入京朝见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。于是下旨宣布安禄山是乱臣贼子,撤销其平卢、范阳、河东三镇的节度使的职务,天下人人得而诛之。紧急任命封常清兼任范阳、平卢节度使,赶赴洛阳召募新兵迎战。同时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,高仙芝为副元帅,太监边令诚为监军,统帅飞骑、彍骑及朔方、河西、陇右等军队。

十二月一日,高仙芝从长安出发,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高仙芝举行送别宴会,又到望春亭为他送行。高仙芝进屯陕郡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)。先前已经骑马离开长安的封常清,到洛阳之后急忙招兵,不几日就招到新兵六万,但未经训练,根本没有战斗力。

唐玄宗

名将被错杀,玄宗自毁长城

十二月,安禄山率众从灵昌(今河南滑县东)渡过黄河。由于安禄山所率叛军皆是久经战阵的精锐部队,故叛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。封常清虽然善于用兵,但所募之新兵缺乏训练,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。十二月十一日,封常清兵败于汜水,十三日,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。封常清率残部退守陕郡,与刚到这里不久的高仙芝会合。封常清对高仙芝说:“常清连日血战,贼锋不可当,况且潼关无兵,如果叛军攻破潼关,那么长安就危险了,关陕之地就无法防守,不如引兵前往潼关与叛军对抗。”

封常清的这一建议在当时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,是非常正确的。高仙芝听了封常清的战情介绍,知其所言非虚。潼关地形险要,易守难攻,于是当即决定率兵向潼关撤退。中途他们被叛军追击,官军一触即溃,“甲仗资粮委于道,弥数百里”。唐军退到潼关后,高仙芝马上整顿部伍,修理城防,准备据险抗击,士气也渐渐振作起来。安禄山的部将崔乾佑率部赶至潼关,难以攻下潼关,只好退兵陕郡。此时临汝、弘农、济阴、濮阳、云中等郡都归降于安禄山,唐廷所征调的朔方、河西、陇右诸道军队,还没有抵达长安,整个关中兵力空虚,人心惶惶。高仙芝、封常清及时退守潼关,作好拒守准备,遏制了叛军攻势,关中军民惶恐之情才得以稍微安定一点。

唐玄宗在长安听说封常清兵败,便下旨削其官爵,让他作为普通士兵在高仙芝军中效力。高仙芝命封常清巡视左右厢诸军,帮助自己处理军务。高仙芝率军东征时,随行的监军边令诚曾多次向其索贿,高仙芝没答应,边令诚怀恨在心,一直伺机陷害高仙芝。高仙芝退守潼关后,边令诚入朝述职,向玄宗奏报了高仙芝、封常清兵败之事,并乘机进谗言说:“封常清说叛军强大的话,动摇了军心;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,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。”老迈昏庸的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,大怒不已,没有派人调查核实,就命边令诚赴军中斩杀高仙芝与封常清。

封常清,高仙芝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。他们曾为维护唐朝西陲的安定、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。但由于宦官边令诚的诬陷,唐玄宗的偏听偏信,导致被杀,实在令人惋惜。唐玄宗的这一错误处置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大将,这是自毁长城,造成军心的动摇,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。事实证明,封常清、高仙芝退保潼关的战略是十分正确的,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施,战争绝不会旷日持久,前后长达八年之久。长期的战乱动摇了唐朝的根本,从而使唐朝逐渐走向灭亡。

老将出山

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谗言,杀了大将封常清、高仙芝之后,无将可用,只好起用中风后病休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,任命其为兵马副元帅,令其率军20万,镇守潼关。哥舒翰进驻潼关后,立即加固城防,闭关固守。

天宝十五年的正月,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打潼关,被哥舒翰击退。安禄山的主力被阻挡在潼关数月,西进长安的目标变得十分渺茫。安禄山见强攻不行,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),打算使计诱使哥舒翰弃险出城作战。崔乾佑为了将唐军诱出,制造了种种假象,他把精兵都隐藏起来,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,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四千,且缺乏训练,不堪一击的谣言。

郭子仪李光弼

当时的形势在朝着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。李光弼与郭子仪率军接连大败叛军史思明部,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;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(今河南杞县);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(今河南邓州),安禄山腹背受敌,曾一度打算放弃洛阳,回老巢范阳固守。各地捷报频传,令唐玄宗重新找回了胜利的信心。

张巡守城

天宝十五年五月,唐玄宗接到关于叛将崔乾佑在陕郡“兵不满四千,皆赢弱无备“的情报,就不断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。此时宰相杨国忠也不停地在一旁煽风点火,鼓动玄宗下令唐军兵出潼关,与叛军决战。

哥舒歌

哥舒翰乃一代名将,对当时形势看得十分清楚,数次上疏唐玄宗,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,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,所到之地烧杀淫掠,百姓决不会真心归顺于他。如果唐军坚守潼关,叛军久攻不下,一定会军心涣散,而且叛军内部存在矛盾,时间一长会出现内斗,发生分裂。到那个时候趁势出击,可一鼓消灭叛军;如果此时唐军兵出潼关,与叛军决战,必中叛军的埋伏,会损兵折将。哥舒翰曾在给玄宗皇帝的表奏中这样写道:“安禄山久在军中,精通兵法,有备而来,利在速战。叛军暗藏精锐,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,肯定有诡计,如果我军轻出,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,到时悔之不及。”

然而唐玄宗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急于剿灭安禄山,洗刷安禄山背叛带给自己的耻辱,以解心头之恨,根本听不进哥舒翰的金玉良言。唐玄宗以“贼方无备”为由,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,派出的使者一个接一个,不停地催促哥舒翰出兵。这给哥舒翰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,前边有高仙芝、封常清被杀的前车之鉴,哥舒翰当然知道抗命的后果是什么。他不得不出关作战。

潼关天险地形图

潼关惨败

天宝十五载(年)阴历六月四日,明知出战凶多吉少又无可奈何的哥舒翰“恸哭出关”,率军来到灵宝。唐军驻扎于灵宝(今河南灵宝)西原。灵宝南面靠山,北临黄河,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。叛军将领崔乾佑早已在狭窄山道的两边山上精心布阵,只等唐军闯入伏击区,一网打尽。

六月初八,决战打响了。哥舒翰命令王思礼率五万精锐一马当先在前,庞忠等人率十万大军紧随其后,另外还命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。双方刚一交战,叛军就大败而逃,官军尾随追击,被诱进狭窄山道。突然山上无数滚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,唐军在隘道上却没有躲闪的余地,死伤无数,遭到重创。

哥舒翰眼见大势不好,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。不料叛军早有准备,把数十辆点燃的草车推下山谷,燃着毡车,很快烈焰冲天,浓烟滚滚。唐军看不清目标,慌乱之下胡乱放箭,直到日落时分,弩箭用尽,才发现没伤到敌人分毫。此时,叛军统帅崔乾祐命令精锐骑兵从唐军背后杀出,前后夹击。由于山路狭窄,施展不开,唐军根本发挥不了人多的威力,乱作一团,溃散逃命,掉进黄河淹死的就有几万人,绝望的号叫声惊天动地。黄河边的唐军见形势危急争相挤上运粮船逃命,由于超载,几百艘运粮船最后都沉入了黄河河底,最终上岸的士兵仅有十分之一二。唐后军见前军大败,不战自溃。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,也纷纷溃散。

哥舒翰最后无奈只带着数百骑兵狼狈窜逃,西渡黄河逃回潼关。入关后哥舒翰清点人数,二十万大军,仅仅剩下八千人。哥舒翰遭到平生未有的失败,他常胜将军的声名,也付诸东流。诗人杜甫在他的《潼关吏》中感慨“谨嘱关防将,慎勿学哥舒”。

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,重新守住关口,想继续与叛军周旋。叛军稍事休整之后,就向唐军直扑过来。哥舒翰提拔起来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,打定主意,劫持了哥舒翰,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,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,一起押往东去,准备投降叛军。半路上遇到叛军将领田乾真,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,几十名唐军将领被送往洛阳,潼关失陷了,长安的形势岌岌可危。

惨败造成的后果

潼关之战,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。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,拒绝采取据守险要、持久疲敌、伺机出击的方针,过早地出关反攻,结果造成人地两失,使平叛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。崔乾佑潜锋蓄锐,诱唐军弃险出战;会战时,又假装不敌,偃旗欲遁,诱唐军进入伏击区,最终取得大胜。

潼关失守,长安的东大门被打开。安禄山谨慎起见,并没有立即进攻长安,而是命崔乾佑驻守潼关,观察唐军动向。六月十三日清晨,唐玄宗仓皇逃离京师长安(今陕西西安),“马嵬兵变”之后奔走成都。留守京师的京兆尹崔光远向安禄山献城投降。安禄山遂派心腹孙孝哲带兵进入长安。七月十二日,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,是为唐肃宗,改当年年号为至德元年。

潼关之败,唐军损兵折将,得来不易的大好形势也失去了。从此战火烧到唐王朝统治的心脏地带——关中地区,帝国统治的根基被动摇了。之后经过几年苦战,平息了“安史之乱”,但唐朝从此进入了藩镇割据时期,一步一步的走向了灭亡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nxizx.com/axxgr/14089.html

网站简介 | 发布优势 | 服务条款 | 隐私保护 | 广告合作 | 合作伙伴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地图

当前时间: